一、项目初期,对可行性的分析
1。 市场环境
1.1 背景和趋势:这个方向是不是很火(O2O)? 会不会是未来互联网的趋势(VR)?
1.2 竞品情况:有多少团队在做?BAT 是不是在涉足,或者计划涉足?他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如何?
1.3 当下市场规模:所在的垂直市场有多大?所在的大类市场有多大?市场的空间多大?蓝海还是红海?
2。 用户需求
2.1 需求定义:是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没问题存在的需求都是伪需求)?这个问题是不是特别严重?有没有详细的场景描述(XXX 时,特别讨厌做 XXX,要是 XXX 就好了)?有多少用户会遇到这些问题?
2.2 需求刚弱:是不是很痛点、很贴切的需求?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目前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充分满足?
2.3 需求真伪:是不是大家都认可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大家说的需求是不是大家真正的需求?
3。 产品逻辑
3.1 功能逻辑:功能能不能真正满足需求?有没有不合理的漏洞?要怎样实现目标功能?
3.2 商业逻辑:离交易是不是足够近?用户价值在你的产品上会不会体现?
4。 自身能力
4.1 团队情况:运营、技术和产品的能力能否实现目标的功能?创始团队是否有能力胜任其职责?
4.2 资金情况:按照预想的盈利方式、收支计划,钱够不够花?在下一次融资前,公司的发展能否达到可以谈融资的地步?
虽说很多都是创始人该想的,但落实到产品上,就应该是产品经理搞明白的。
二、产品设计时,对功能交互的用户体验的分析。
1、有用性
1.1 需求类别需求是基本型、期望型还是兴奋型?需求所要求的功能是目前是重要的还是紧急的还是其他?
1.2 可操作性功能使用是不是能够达到效果?有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在使用时会不会经常打断用户?
1.3 容错可靠所有错误情况是不是考虑到了?在极端状况下是不是能够可靠?
2。 易用性
2.1 学习成本用户的学习成本是不是足够低?逻辑的一致性是不是够好?用户再次使用时需不需要重复学习?
2.2 信息传递文案是不是都能通俗易懂?用户需要的信息是不是都能找到?提醒和警告是不是完整?
2.3 高效完成现在的方式已经是最好的了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有没有在处理特殊情况时的高效方法?
3。 友好性
3.1 视觉效果是不是美观?会不会造成不适感?
3.2 简洁清晰界面元素还能再减少吗?视觉焦点是在重要信息和功能上吗?
三、在项目管理和个人管理上,要做问题分析。
1。 定义问题(What、Who、Why)
要解决什么问题(严重 BUG,功能缺失,项目延期还是文档有误)?
[项目] 责任人是谁(是产品经理没有发现、测试没有意识到还是开发有疏漏)?
具体起因是什么(比如技术并不了解业务背景所以做错)?
2。 解决问题
有哪几种解决方案(不是先处理人,而是先处理问题、罗列方案)?
每种方案的利弊是什么(比如有的会影响产品进度但节省成本、有的会耗费公司财力但速度快等)?
[项目] 利益相关者认同哪个方案(比如关乎运营的方案不能绕过他们、改动设计的地方也不能不通知设计师)?
从长远来看哪个方案获益最大、损失最小(比如临时的解决方案虽然快,但可能会埋下隐患)?
3。 复盘问题
造成问题的深度原因是什么(比如技术水平本身有问题、工作流程设计有误)?
问题如何暴露的,在之前为什么没有暴露(谁发现的问题、在其他时间为什么没发现)?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比如招募专家、改进工作流程)?
检查异常的机制是不是需要改进(比如在哪个环节加入总监的评审)?
4。 提高效率 / 节省成本
工作中比较复杂的、步骤繁琐的事务能不能简单处理(比如需要大量对账结算的方案可以简化逻辑,实际不影响效果)?
简单处理的事务能不能形成标准化的流程机制(比如对账结算在固定周期、用固定方法完成)?
标准化的流程机制能否实现自动化(比如对账结算用程序实现自动化)?
我数了数,大概有 60 个问题。如果作为产品经理在做各种分析的时候全都搞明白,应该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