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已死,服务永生
首先,App的快速增长期已过。一方面,用户对安装App的新鲜感已经不再,除了社交、搜索、地图、电商、金融、阅读、音乐、游戏等几类App外,用户认为安装App是一种负担,而这几类App也都已经进入了寡头市场,新进入者没有任何机会;第二方面,风投公司已经不再为App投资,这意味着创业者没有2009-2012年这三年间的融资环境,无法支撑创业公司走下去。第三方面,App过高的开发成本、推广成本也阻碍了创业者前进的道路。
其次,几大开放平台提供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服务提供方法。目前,微信公众号、百度直达号、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云服务器、开发工具、流量接口,开发者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服务接入这些开放平台,并为这些平台上的海量用户提供自己的服务。这种创业方式更简单,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因此,创业者应该清楚App只是为承载服务而生,绝不是其创业目标,也不是提供服务的全部。
再次,App、轻应用、公众号一个都不能少,反而App不能先行。在2009年-2012年,很多人认为App是提供服务的唯一手段,移动搜索找不到App,PC端的搜索导流模式行不通了;而随着HTML5技术的成熟,以及百度、腾讯、UC等公司在轻应用(Web App)上的推动,让Web App的功能(消息推送、帐号体系、LBS)、体验与App相差无几。
除了轻应用外,微信公众号也开辟了服务接口,功能越来越丰富,对App也是极大的替代。所以希望做O2O的公司必须要在App、轻应用、公众号上均提供服务,甚至将更大多运营成本花在轻应用、公众号这些开发成本、推广成本更低的平台,抽出主要的精力做好商品和服务。
当你通过百度、微信将优秀的服务提供给用户之后,与用户建立了密切联系,然后他们自然会安装你的App,继续使用你的服务,这是创业的先后步骤,如果步骤错了就是在做无用功。
第四,商业万变不离其宗,移动互联网不能包治百病。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手机网民超过了5.7亿,因此很多人认为人人都联网后,生意就好做了。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业务与其挂钩都可以迅速走红。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和企业疯狂的做App,疯狂的推广微信公众号,疯狂的搞众筹,疯狂的吸引投资,整个市场人心浮躁,而用心去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的却很少。我只能说,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泡沫,他们都疯了。
第五,O2O服务的本质仍不在于online,别让互联网变成毒药。有人认为,通过线上做服务,将服务标准化就可以颠覆线下的很多服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线上做服务并无优势可言。再以雕爷的河狸家美甲为例,这个模式打着互联网的口号做“入户美甲”服务,让传统的美甲与互联网发生关联,似乎就高大上了。其实,这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就近服务不可行,这意味着要雇佣兼职美甲人员,而无法保证质量;跨区域服务,又会出现美甲技师疲劳,时间成本等问题;入户美甲又涉及到客户隐私安全问题。目前,之所以会有客户,是因为河狸家用返券的模式推广,烧掉的是投资人的钱。
但这一模式最终仍会失败,因为这并没有改变美甲的品质这一核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反而互联网文化却可以渗透到任何行业,专注、极致、口碑,这可以帮助美甲行业改造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水平,打造更加舒适的美甲环境,让客户感到超预期的效果。
所以商业的本质永远都不会改变,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仅此而已。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 你做任何事情,客户首先要赢,第二个Win,合作伙伴一定要赢,第三你要赢。
客户要赢、利他,其实是最朴素的商业之道,也是商业的本质;简单讲,就是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不要耍小聪明给用户、客户下互联网的迷魂药。任正非说,别管什么互联网思维,你做的汽车首先要是汽车,轮子首先要是轮子。一切都会回归本质,在浮躁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时代,创业者和企业不要失去本心,否则互联网就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