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互联网应用掘金成本太高
手机是揣在口袋里的世界之窗,用好这个东西,会在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今天收获成功。但是,这个行业掘金的成本太高了。比如韩寒的《一个》的iOS版,不包括后期的维护成本,仅仅初期开发应用,花费就达到40万。所以有创意有点子的人都被挡在了门外。
正是看到了应用开发维护成本过于昂贵与对大部分人无法承受这一矛盾,“APP工场”可以为人们提供可视化的模板、界面、构架交互等产品形式的选择,最后打包成为一个APP,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在未来,做应用的门槛一定会降低,专业化大规模生产会是未来,有想法有能力的创业者不会再被40万的数字吓跑。不需要你会编程、不需要你懂服务器,不用你会设计,免费的带宽,免费的服务器。几分钟你就能做出一个你自己的APP。我们就是要降低这个行业的门槛。
而在现在,APP工场正在初步开放二次开发接口,供高级付费用户使用,丁钧透露,照着现在初期的收入趋势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
除了这种看似较为有前途的孵化养成商业计划,APP工场还有一个更为常态的商业收入模式,那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云服务商,为各大企业进行APP的全程开发及维护,直接的商业化合作,成为APP工场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
长尾应用的用户群优势明显
人们一直在说移动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实际上,现在的APP们才是主刀者,他们把你的时间切碎。到2015年移动端的流量或将占据互联网流量的八成,有什么理由不去看好APP未来的趋势呢?
李开复曾提出,移动互联网发展有三个阶段,工具、娱乐以及生活。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生活这一阶段,APP的内容已经能够汇集人流,促成交易,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本地生活、兴趣社区以及垂直人群的普遍需求都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交氛围。
查看APP工场下的应用,你会发现一个现象,除了企业级用户的产品外,大部分用户自己开发的产品都属于长尾产品。这样的产品又如何做推广?
推广是业界的难题,但是长尾产品所面对的长尾人群本来就有很强的社交关系,结合开发者自己的人际关系推广,就能把产品在长尾用户圈子中推广出去,长尾APP的核心价值就能得到体现,聚拢的这部分用户也会有很强的用户粘性。
3分钟创立一个自己的APP,这样的宣传让很多人的心蠢蠢欲动。在这个时代,人们整天接触的APP如果有一款是面向自己或着自己的圈子的,那样所满足的用户需求才是最大化的。只是如今轻盈用、Web APP、云适配这些新形式、新概念的出现,为APP的未来的发展打下了问号。丁钧所看好的“顺畅商业化道路”是否如他所想那般顺畅,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